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家族史追尋、編纂經驗分享 唐山過台灣----富六代,一個台灣家族的故事

    從接到王教授的指派,來分享自己的編撰部落格的一些心情與感受,就在想怎麼講能夠有ㄧ些幫助給年輕人。

我是學醫的 ,醫學系畢業的學生,有不同的生涯。有做基礎研究,有教學。    有忙著學問,有忙著賺錢。  也有只想幫助更多人的。

 

急公好義的念頭,祖父台灣第一位眼科博士,都引導我。

這輩子一定要做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台灣第一,世界第一的,能幫助病人,幫助社會發展的,就變成主要的深深隱藏著的動機。祖先的財富,如雲煙,過程就不講了。

沒有錢財就靠嘴巴了。所以我助人促進社會往好的方向,就要靠嘴巴與寫文章。

 

醫療本業上,神經科 神經復健,需要轉譯專業知識給需要幫忙的人,靠腦筋也靠嘴巴。

這樣的模式,轉移到歷史文化方面,自然也是轉譯,然後希望台灣社會能更好能和諧進步。

所以這件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創意出創意,大家都願意投資社會投資未來,台灣才會好。才能打破富不過三的魔咒。

家族史,就歷史研究者的角度,是發現事實。

在我的比擬,好像醫學裡的基礎醫學,如解剖生理藥理病理之類。

在寫自己家族的事,自己的部落格時,說真的,激勵後人,促進社會和諧,文化經濟發展等等,是不明說不強調的真正目的。

台灣富人 處在前三代的很多,像劉會長像我們第五六代,還能有心出錢出力的,還真不多。

我用富六 代這三個字是有一點反諷與警世目的的。家族裡喝酒爆肝的,賭輸賣產的,爭產的有沒有? 當然有。我這一系就沒有出現尖銳的畫面,這是拜祖德庇蔭,我這麼說。

真正讓我啟動的,是因為父親2000年的過世。前一天我聽他說的一些話,決定要完成他的心願還要加碼,為了避免沒做就生病的事發生,我決定以半退的方式,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文化歷史藝術等等。上天不見得以長壽眷顧好心的人,經常另有任用就走了。所以想到就趕快動手。


剛提到學者寫歷史根據考證,不得已時用口述歷史,交相比對來發掘最接近的事實。

如果說"實證歷史---歷史--歷史故事--歷史根據的小說--虛擬歷史小說",我比較傾向 歷史故事的角度。

如果說寫家族史是激勵子孫上進的目的,那麼我的部落格名稱,似乎又多了一些什麼。

如果歷史研究要能有文創經濟與社會進步的積極目的的話,

我建議以點線面體的觀念,來建立台灣的立體概念與內涵,不同家族保留的記憶 圖像文物 工藝 專業 ,古蹟 建築 ,點點滴滴,就是由面到體的理由。

我另外再解釋這個點線面體 如何連結 交織 擴張的概念。

然後許多的歷史故事,小說,戲劇,電影,文創設計等等,故事到產品到銷售度顧客滿意回流,

大家都急公好義

台灣未來更美好。

20161116

-----------------------------------------------------------------

"歷史"是多面相的,撰寫者有目的的介入,既然無可避免;

那就寧可說是有部份依據 的"故事"。填入的部份,引用的部份,結合對該時代背景的其他文獻,編織出一段段的故事。讓閱讀者有較完整的概念,能夠設身處地的對ㄧ些轉折ㄧ些決定,有些體會。

 家族故事撰寫,目的是超越傳統歷史,或有違學術的定義與規則,卻不外是要提高閱讀者的興趣,也希望替未來台灣社會留下一些正面的影響。

在了解 歷史故事無可避免的"隱惡揚善",讀者本來就會遵循自己的經驗與邏輯來檢驗。所以撰寫故事時的穿插引用,就成為一個可以操控的技巧。這都靠廣泛的閱讀,練習與正反面思考。

--------------------------------------------------------------

  2016 年第一屆家族史與口述歷史青年工作坊

地點:國立政治大學行政大樓七樓第五會議室

日期:

2016年11月26日(六)

 主持人:王雅萍 主任

致詞:中華啟文堂劉氏宗親 劉啟群 會長

 家族史追尋、編纂經驗分享

 唐山過台灣----富六代,一個台灣家族的故事

 20161104_053904

 

 聯絡地址:116 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 64   政治大學綜合院館民族系辦公室

聯絡電話:0934143369(吳宗明工作坊總幹事)、0937146346(王雅萍工作坊召集人)02-2939-3091 ext 50552民族系辦公室何德隆助教

電子郵箱:961631@gmail.com(吳宗明工作坊總幹事)

吳宗明 Wu,Tsung-Ming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系 博士生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thnology

Mobile: +886-934143-369

E-Mail: 961631@gmail.com

Address: 11605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中華啟文堂劉氏宗親會政治大學民族系

指南宮、新北市文史學會、文山社區大學、新店崇光社區大學、政治大

學社會實踐辦公室、科技部社會實踐與人文創新

(政大烏來樂酷計畫)

---------------------------------------------------------------------------------------------------------------

1  感謝

2  追尋家族史的動機?

3   資料蒐集:宗親會網站,族譜 ,檔案,書籍,照片,回憶,詢問長者,專家

4   先做再說

5   邊做邊想: 為什麼? 希望達成的效果是? 誰會讀? 設法把自己放到祖先的鞋子裡。

6   不可能完美,也不可能沒有謬誤,根據的資料經常本身就有可信度的問題。

7    隨著相關知識經驗的累積,慢慢修正。

8    公開 的 "故事性的"  ,總是希望最終對閱讀者的影響是正面: 知識 興趣 和諧,明天更好    

9    每個家族,都有可以自成一格的特色,不同的特色,可以有不同的重心 。

10   我寫這個家族史網誌,取這樣的名稱,為什麼?

-----------------------------------------------------------------------------

 富不是壞事,只要捨得,有同理心,幾代後還庇蔭著後人。富人第六代的感慨。 道光年間,福建泉州的一對夫妻,在生活極為困苦的情況下,帶著獨生子來到台灣。 從一無所有到名列北台第三富人。熱心公益,捐出台北城考棚用地,並捐銀兩蓋考棚,而有急公好義坊,現為三級古蹟。

洪騰雲1819-1899年。晚年不忘泉州老家。以此網誌,代圓其願。

https://chitzonghong.blogspot.tw/


2016年8月2日 星期二

洪長庚醫師---台灣第一位專科訓練資歷的醫學博士

我的 

祖父,洪長庚醫師。當1899年與他的曾祖父合照時,可能沒想到他的一生會是怎樣。

hong's-photo1.1
第一張圖,是我父親在1966年他過世時,整理出來,寄給大阪醫科大學校友會的資料。台灣人1893年出生,得到博士學位的不只他一人,他也不是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
從這個紀錄,可以看得出他父親的苦心栽培,以及他個人的特質。

洪長庚 醫學博士 年史

hong family  late 1910s
發現北投石的岡本要八郎是他小學老師,他到日本的第一站,木村匡先生家,木村是當過總督府學務科長的日本教授。
他認為,台灣人並沒有生物學的理由次於日本人。這論點導致他離開後藤新平的總督府。

cgh2
---------------------------------------
為了爭一口氣。
培養一位台灣學童,成為日本人承認的完全醫學博士,變成我的曾祖父,木村以及岡本的共識。

清朝末年,博士等同進士,科舉時代,曾祖父1895年回泉州考上秀才,但是面臨抉擇。他選擇回台灣。

兒子能在日本國得到醫學博士,恐怕是他一生最重要的事。(很巧的還是東京帝國大學的醫學博士)

台灣第一第二...醫學博士其實不重要。
重要的昰,日本人眼中,貨真價實的專科醫師醫學博士,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寫史的人,"台灣第一位眼科醫學博士"
--重點不是眼科,重點是有專科訓練資歷的醫學博士。

這在當年台灣醫學界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昰,比起日本學童,毫不遜色的過程。

台灣人生物學上,並沒有低於日本人。
給予一樣的教育環境,台灣人可以達成當時文明世界所要求的水準。

翻一下台灣歷史,這是當年很重要的ㄧ個實證。
如果要搶第一,不必走這樣的路。
--------------
從此家風,是什麼就是什麼。不要膨風。
寧可多給不要少給。
-----------------------------------
東京 帝大 洪長庚博士 指導教授 井上通夫 函 三位老師介紹 1928

井上通夫 いのうえ-みちお

1879-1959 明治-昭和時代の解剖学者。

明治12年2月28日生まれ。ヨーロッパに留学し,大正10年東京帝大教授となる。のち日本歯大教授。口蓋(こうがい)の発生機構や顔面の形成などの研究で知られた。昭和34年6月4日死去。80歳。徳島県出身。東京帝大卒,東京外国語学校卒。旧姓は笠井。


石原 忍(いしはら しのぶ、1879年9月25日 - 1963年1月3日)は、日本の医学者、眼科医、陸軍軍人(最終階級は軍医少将)。東京帝国大学教授。東京都生まれ。

来歴・人物

府立四中、一高、東京帝国大学医科大学卒業。陸軍軍医に任官し、陸軍軍医学校教官等を経て1937年3月に東京帝国大学医学部長、東京逓信病院長。1943年4月前橋医学専門学校初代校長。

1934年石原式国際色盲検査表を発表。他にも色々な測定表を創案する。また、近視の研究に於いても功績を残す。1940年朝日文化賞[1]、学士院賞のほか、1961年文化功労者。


宮下左右輔 みやした-そうすけ

1882-1948 明治-昭和時代の眼科学者。

明治15年8月1日生まれ。大正2年大阪府立高等医学校教諭となり,のち後身の大阪医大(現阪大医学部)教授。12年眼科医院をつぎ,東京帝大講師,東京女子医専教授をかねた。藤原あきとの結婚歴がある。昭和23年1月20日死去。67歳。東京出身。東京帝大卒。

----------------------------------

card HongH   http://www.flickr.com/photos/sunangen/sets/72157594280481580/

我祖父是1907離開台灣1926論文完成提出 審到 1928才博士論文通過。那天和謝院長聊天才知道 日本教授 加看"博"這個字決定授與博士,因此,完成論文 再等幾年是常有的事

大阪醫科大學大正九年畢業紀念冊 (44)

大阪醫科大學大正九年畢業紀念冊 (46)

我與祖父

2016年6月28日 星期二

小時候的花園印象--煮飯花 與西班牙血源

紫茉莉

煮飯花

胭脂花

4 o'clock 四點鐘


原產地在南美洲

跟著葡萄牙 西班牙船員

大航海時代

打發船上無聊的時光

又賞心悅目

更有藥理作用 可以治療 風土腸胃不適。


故事是在菲律賓的西班牙人,透過華僑傳到金門。

西班牙人來北台灣的時候,也引進北台灣。

跟著淡水人北新庄一帶的人分佈出去。

這一株是在金山要來的。

--------------------

小時候,整個花園種滿這種花。白的 粉紅 大紅 黃的,然後就是混色的。

我猜

應該是從淡水達觀樓移過來的

或者因為祖母是北新庄人,就種滿這種花。

20160628_173128-拷貝

隨著房子改建,全挖掉了。

陪我長大的回憶 花香。

我暗地想,有一天,我還要有一個種滿這種花的花園。

------------------------------

從此,每到一個地方,都不會漏過看到這花。

記得在葡萄牙的一條街上,也看到比較大的種,開黃花。

-------------------------------

南美州

大航海時代

西班牙 葡萄牙 船員 海上遊子

飄洋過海

北台灣

三百多年的歷史

留下來

煮飯花

 20160628_172810

還有我家與西班牙的關連。

這是我一直認為

我祖母的高加索血源,應該是西班牙系統的原因。


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

平埔神

急公好義坊遊原址搬遷到現在位置,有沒有什麼特別意義?
當然可以只是因為離原來位置近。
--------------------------------------------------------
旁邊是228公園福德宮,(新公園土地廟,主祀福德正神(土地公),是位於博愛特區的知名土地廟,是北臺灣最有名的土地廟之一。福德正神、地母娘娘、關聖帝君、中壇元帥等)
簡史:
清代嘉慶年間,居民在附近發現巨石,燒香奉敬,稱作「石頭公」,祈求出入平安。(----顯然是平埔人受漢人宗教儀式影響轉型。就精神而言這是如假包換的台北城平埔神。)
日本昭和六年(1931年)建了臺北天滿宮社,祭祀神道學問之神菅原道真。
1945年,日本投降,神社遭到毀棄,又改奉石頭公,而後又認為是土地公化身,改稱土地廟,每逢作牙日,皆虔誠敬奉。
1980年代,臺北市政府公園路燈管理處員工鳩資重建。
2000年代,信眾成立管理委員會,臺北市政府同意立案。
------------------------------------------
我已經說過
急公好義坊上面寫洪騰雲(泉州人)是我天祖
但是真正捐建考棚的人是以我的高祖
洪輝東(本姓李應該是當地漢化平埔人)名義--
捐地建考棚是1880前後
高祖輝東1884過世
1887年劉銘傳奏請建坊當然是以其父親之名優先。
---------------------------------------------------
神是這樣 人也是這樣。
最近有讀到有人提
本土化的宗教神祗。
地母娘娘又稱地母尊神、地母至尊、地母尊佛、地母元君等等,是台灣特有的神祗。
神有跟著人,有跟著山川土地。
原來后土地母是另一體系,相對於天。
平埔神,換個說法,還是在,
還對我特別眷顧,有事實為證。
-------------------------------------------------------

吳智慶說,在台灣有許多平埔信仰和媽祖信仰融和在一起的案例,
東螺天后宮秀祭儀文物彰化縣北斗鎮東螺天后宮供奉一尊罕見的「番太祖」,被認為是漢人媽祖信仰與平埔族的祖先信仰相互融合,廟方昨天搬出番太祖神像,迎接來自台北市的一群文史愛好者,大家對於番太祖和平埔族祭儀大開眼界。
news.ltn.com.tw

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我對台灣B12缺乏的臨床觀察 澳洲發表



Background and Purpose 

Unlike pernicious anemia,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of cobalamin deficiency is increasing in the aged population. Nutritional and digestive problems, instead of autoimmune disorder, are more common causes of cobalamin deficiency in the elderly.

Diagnosis of cobalamin deficiency depends on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laboratory evidence of either the metabolic consequences of this deficient state or a serum cobalamin level below normal range. The availability of laboratory tests varie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In some countries, MCV is the only test available and therapy begins without further confirmation tests. In Taiwan, serum level of cobalamin has been used as one of the required screen test for treatable dementia by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NHI). This practice guideline is not without question.   In recent years, it becomes clear that a normal cobalamin (cbl) level is not sufficient to exclude cobalamin deficiency as the cause of polyneuropathy, depression or dementia. In our previous study on cobalamin levels in long term nursing home residents with history of strokes, MCV above 100 was seen in only 4 out of 11 subjects with low cobalamin, low folic acid levels or both in serum. In countries where determination of methyl malonic acid (MMA) level is available, the diagnosis of cbl deficiency as the cause of polyneuropathy, depressio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 or dementia can easily be established. In other countries where mma level can not be obtained, MCI, early cases of dementia or polyneuropathy  from cbl deficiency may be missed if the level of cbl is in low normal range.In order to detect these difficult cases, we add the homocysteine (Hcy) level and the clinical response to cbl supplement to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probable cbl deficiency in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on all patients referred to the neurology service for evaluation of sensory complaints, MCI and dementia. All patients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compatible with cbl deficiency were carefully evaluated, and pertinent laboratory data obtained (Group I). Patients with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evidence of cbl deficiency were grouped as clinical definite. Patients with cbl level in low normal range (low: below 200pg/ml,low normal : 200-350pg/ml) , increased Hcy level (over 12 micro mol /L) and response to cbl replacement were grouped as clinical probable (Group). 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eatures of these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en patients (Group I) were identified as clinical definite cases of cbl deficiency. Four patients (Group) were found to have cbl level in low normal range and normal Folic acid level but with elevated Hcy level and improvement of dementia and polyneuropathy after cbl supplement. (Table 1)

In Group I, there were three patients with cobalamin deficiency from autoimmune disorders (Gr.Ia), all were males above age 65 and averaged age was 69 at the time of diagnosis. One had 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cord, polyneuropathy and depressed mood without dementia or MCI. The other two had polyneuropathy and MCI (MMSE 28/30). Seven patients had cobalamin deficiency from dietary nutritional causes and digestive problems or post-subtotal gastrectomy state were grouped as Gr.Ib. The average age of this group is 80 and male to female ratio is 3 to 4. Three presented with polyneuropathy, two presented with dementia and the rest two, with combined dementia and polyneuropathy.

Group has 4 male patients , age ranged from 55 to 89, averaged at 75. One presented with sensory complaint only, two with MCI or dementia plus polyneuropathy. The last one was with persistent dizzy feeling responded to cobalamin supplement. Two younger patients were vegetarian without dietary supplement of vitamin. The other two patients were elderly with mixed nutritional and digestive problems.



Conclusion


1.  Under-diagnosis and delayed-diagnosis of cobalamin deficiency is a problem of geriatric health care in Taiwan.

2.  In order to treat or prevent dementia,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balamin deficiency is important. Along this line of thinking, the “normal range” of serum cobalamin level can be miss-leading and addition of a warning to physician may be necessary.

3.  Although most patients of cbl deficiency can easily be diagnosed by careful clinical evaluation and cbl level. there are patients with normal cbl level and clinical evidence of cbl deficiency in neurological service. In countries where MMA level is not available, Hcy level and empirical treatment with cbl may be a practical way to manage these patients.

4.  Autoimmune disease, thyroid-gastric type of pernicious anemia, 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spinal cord exists in Taiwanese population. Three female cases had been reported in Taiwanese medical literature before this study.



Discussion

In Taiwan, as in many other country with growing elderly population, cobalamin deficiency is becoming a problem of public health rather than a problem of individual patient. Current diagnostic criteria applied in the neurology community as well as adopted by the NHI has apparent shortcomings, and from the stand point of preventive medicine, is inappropriate. It is quite obvious that, in patients with low normal serum cobalamin level, and in some other patients with abnormal cobalamin binding protein or increased proportion of biologically inactive form of cobalamin, a laboratory test measuring the levels of a product of the metabolic pathways which require cobalamin as coenzyme is necessary. MMA is the best choice but the availability is limited due to the cost and technical problems. Alternatively, measuring Hcy level and therapeutic trial with oral methylcobalamin may be a reasonable choice in these countries.



Legends: (figures1,2), Male:25;Female:32, Total:57, mean age:78.8. 7% had low Vitamin B12, 17.5% had low folic acid, total 11 subjects, only 4 had MCV >100. In 7 subjects with MCV>100,4 had either Folic acid or Vitamin B12 level below normal. (Nutritional status, Folic acid and Vitamin B12 level in Nursing Home Residents, TMC89-Y05-A115)



References  

1.  Pernicious Anemia in Two Cases of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Jin-Yng Lu et al
內科學誌 2000;11:126-131

2.  Develop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a Patient with Pernicious Anemia: Case Report
  Pao-Lin Wang, MD et al Chang Gung Med J Vol.24 No.2 February 2001 125-128 


這幾年
藥物引起的
笑氣濫用
浮出檯面
多注意麻醉
笑氣
其他慢性用藥。糖尿病用藥。












2016年5月2日 星期一

唐山觀念

開卷有益
今天
為了中研院一事
查了一下錢思亮前院長
然後發現
原來餘杭錢氏
極可能為駱賓王之後。
錢氏歷史
連串到吳越
(吳越國 上溯至唐末大混亂時期 杭州八都。錢鏐本為石鏡都的副將,助主將董昌取得杭州、擊敗浙東觀察使劉漢宏 後,董昌將杭州刺史一職以及杭州八都集團的大部分讓給了錢鏐,是錢鏐獲得獨立地盤之始。 893年,錢鏐為唐鎮海節度使。 907年唐滅 被後梁封為吳越王。975年援北宋滅南唐,978年吳越末代國王錢俶為了避免戰亂主動獻土併入北宋。
"897年8月,鑒於錢鏐招討董昌有功,唐昭宗特賜金書鐵券於他,免其本人九死或子孫三死,這件鐵券後經宋代陸遊、明代劉基等人為其寫跋,還呈宋太宗、宋 仁宗、宋神宗、明太祖和清高宗等五位帝王御覽,也曾遺落民間,現保存於浙江省博物館。900年,為了表彰錢王的功績,唐王朝派人取錢鏐畫像,懸於凌煙 閣。"
----------------
"唐山" 基本上不是指整個中國,而是武則天時,移往東南地區的李唐宗室以及跟隨者。在隨後的安史之亂 黃巢之亂 以及五代期間,相當程度穩定了這個地區,也保存許多唐代以前的傳統。這些地區的方言明顯與北方鮮卑系統的影響有區隔。
研究河洛語引伸出一些想法。
唐山觀念 基本上又延伸出海上隱形帝國,以浙閩粵沿海為基礎,明朝的倭寇,海盜,以及南洋移民,華僑,用不同的角度來看,相當有趣。

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音:計)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音:必)。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踐元後於翬翟(音:揮迪),陷吾君於聚麀(音:優)。加以虺蜴(音...
epochtimes.com

2016年1月11日 星期一

八庄大道公與北台灣開發

現代的人都知道台北很大。
但是1860年時,其實台北不大。
後人認識歷史,經常慣性的套上現在的比例感覺,其實偏差蠻大的。
有說滄海桑田,就是這個意思。
行政區域的人為分割,也是一個問題。
-----------大家比較知道的------------------------------------------------------
陳賴章墾號,泉州人陳天章、陳逢春、賴永和、陳憲伯、戴天樞於1709年(清康熙48年)合股開墾台北盆地。 是18世紀初台灣最大規模的漢人開墾與事件,也促成了日後的台北北部地區的平埔族遷移、同化與滅絕。體系下的人,包含泉州三邑與泉州同安人。本居嘉義的泉州移民,以該墾號名義向臺灣府諸羅縣官府申請開墾大佳臘(艋舺)的土地開墾北部的大佳臘。範圍為「東至雷匣(今萬華)、秀朗(今中和)二社,西至八里坌(今八里)、干脰(今關渡),南至興直山腳(今新店),北至大龍峒溝(今圓山)」,可知這一批移民與之前八庄有根本上的差別。包含台北艋舺,大龍峒,大稻埕,錫口等 也包括了今日的新北市汐止、中和、永和、八里、三重、蘆洲、泰山、新莊地區一帶,面積廣達百平方公里。本以南台灣為中心的閩南泉州移民勢力深入北台灣,也正式宣佈清朝官方保護蕃地與平埔族權益的政策的轉變。此墾號的通過,掀起了福建泉州人前往台灣謀生的另一波移民潮。台北地區的此移民潮,不但造成該地區許多平埔族的漢化與滅種(如凱達格蘭族、雷朗族),也造成大台北大稻埕、八芝蘭、艋舺、新莊等地區,長達一兩百年之久的漳、泉、粵分類械鬥。
---------------------------------------------------------------------------------

位於臺北盆地西北方的八庄,山河環繞,景緻優雅,人文薈萃,每到假日,舟車頻繁,眾多的遊客來到這裡探尋八庄淡水,但卻很少 人真正感覺到八庄。
------------------------------------------------
洪騰雲家族,雖然是泉州人,基本上是泉州府泉州的人,讀點書,識字,會做生意,是後來發展的基礎。 是1830年才由泉州渡海來台的移民。先到達的地點是淡水八庄地區,現在淡水還有許多洪氏宗親。而子女嫁娶初期也是以淡水人為主,黃炎生,高湯盤,還有我的祖母北新庄盧家。
後來的宋進英,是大稻埕人(應該是移入)。李朝章應該是艋舺人。-
-----------------------------------
今天台北市中心,台北城內到中山北路雙連圓山其實是低地,所以台北建城就用了洪家後來才開墾的田地。
--------------------------------------
這就是我一直說,台北市沒什麼歷史,真正的歷史,不能不以台北府地區來一起說,才不會片面。
------------------------------
"位於臺北盆地西北方的八庄,山河環繞,景緻優雅,人文薈萃,每到假日,舟車頻繁,眾多的遊客來到這裡探尋八庄淡水,但卻很少 人真正感覺到八庄。
1860年的開港通商,改變了八庄的命運。
十七世紀初期,漢人的足跡開始踏上八庄,而在此時,歐洲的海權國家—西班牙,也來 到八庄,開始其殖民八庄的歲月。

西班牙人在八庄十二年後,被荷蘭人打敗,荷蘭人便佔領八庄。
直到1661年,鄭成功登陸鹿耳門, 擊敗荷蘭人,八庄的主人更易為漢人。

1860年北京條約規定八庄淡水正式開港,開啟淡水庄最輝煌耀眼的時期,直到1895年馬關條約割讓臺灣給日本,淡水庄的風華便走下坡。
  
這樣富傳奇性的歷史背景,塑造北海岸最美的淡水庄,全臺獨特的異國情調、國際色彩。富有歐式風格的紅毛城、偕醫館、長老教會教堂,日本風 格的日式建築,漢人的聚落特色─街道和寺廟,成就了八庄淡水迄今無可取代的風韻。
"http://www.918.org.tw/top2/view.asp?id=1